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龍潭房屋汽車貸款汽車貸款聞
屏東林邊農地貸款浙江工業再尋路
仇歡三十多年高速發展的浙江,正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從工業大省到工業強省的嬗變。工業,從來都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浙江富民強省的關鍵和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浙江經濟創造瞭獨樹一幟的“浙江現象”,但工業發展低、小、散的現狀,正制約著浙江經濟的發展速度。浙江工業,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如何解決矛盾,如何讓經濟運行軌跡的主線工業化道路更清晰?省政府最近正式頒佈的《浙江工業強省建設“十二五”規劃》,明確瞭我省“工業新革命”的目標:以自主創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大力實施“工業轉型升級310推進計劃”,大力發展高附加值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有規模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服務業,探索發展服務與制造融合型產業,努力完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從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從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邁進。從工業大省到工業強省,浙江的路究竟該怎麼走?尷尬的“成長煩惱”改革開放以來,這片瀕臨東海、陸域不大、山區居多、礦產資源不豐、工業初始基礎薄弱、文化積淀和商品經濟傳統較深的浙江大地,連連創出令人羨慕的經濟奇跡。三十多年來,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約16%,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3個百分點,比全國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4.5個百分點。工業規模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全國第15位躍居全國第4位,並連續保持十多年。嵊州年產領帶3億多條,領帶連起來可以繞地球11圈;諸暨大唐鎮年產襪子75億雙,襪子連起來可以繞地球56圈……同樣讓人難忘的,是其塊狀經濟傳奇般的發展經歷,從撥浪鼓搖出瞭“小商品聯合國”義烏,到“小傢電王國”慈溪,以及“沒有森林的地方,崛起一個木業大縣”嘉善、“"佈"滿全球的紡織大縣”紹興……這些誕生在浙江的令人驚訝的傳奇故事,一次次佐證瞭浙江這個資源小省,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11年,我省全部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5.4%,對GDP的增長貢獻率為50.9%;工業從業人員近1600萬人,占全省從業人員的比重約為42%;工業制成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的95.9%;工業企業的專利成果占全省專利成果的70%以上。浙江工業的輝煌,足以傲視全國。但是,輝煌的另一面是,我省工業也一直存在層次低、結構散、創新弱、品牌小的先天不足,總體上處於產業集群的初級形態,相當數量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產業集群。近年來的事實是,浙江民營經濟快、靈、活的優勢在逐漸弱化,低、小、散的弊端成倍放大。工業創新能力滯後,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大而不強,是我省工業的現實寫照。眼下,包括浙江在內的我國發達省份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急需加快實現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轉型。因此,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高端“智造”、現代制造、集成和系統制造、服務型制造、聯合制造、合作制造,成為瞭“十二五”時期我省加快推進工業強省建設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思變的工業大省曾經,浙江工業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創業創新畫卷。面對沉疴,思變“十二五”,浙江工業將再次揮起巨筆,濃墨重彩,再續物質富裕、精神富有歷史畫卷。目前,我省工業發展新目標已經確定:從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邁進,建設成為全國工業轉型升級先行區、全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基地。規模效益是經濟實力的表征。我省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工業增加值總量達到2萬億元左右,工業增加值率年均提高0.5個百分點左右,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真正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一部世界科技發展史證明,70%左右的科技創新來自於工業。工業強,則科技強,經濟強,百姓富。浙江省企業一半以上是工業企業,就業人員的一半以上在工業領域,65%以上的授權專利來自於工業企業,工業是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戰略的主陣地。所以在自主創新上,“十二五”期間,科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研發人員、研發機構、工業新產品產值率將大大提高,工業自主創新水平明顯提升。浙江工業強省的雄心是: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主要產業和骨幹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居國內領先水平。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區域性、行業性技術開發和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推進。規模以上企業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明顯提高,重點骨幹企業的占比達到國際平均水平。行業龍頭企業的技術趕超取得重大成果,技術裝備達到本世紀初的國際先進水平,掌握一批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發展壯大名牌經濟,在創立知名品牌和國際品牌上有較大突破。開發一大批有較高附加值、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尤其是高新技術產品和重大裝備國產化首臺(套)產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產業結構從低層次產業為主向高技術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產業為主轉變。進一步形成以高技術產業為先導,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先進裝備制造業為骨幹,臨港工業為重要基地,戰略新興產業為重要成長點,生產性服務業相組合,產業集群特色更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區域生產力佈局進一步優化,以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工業功能區)為基礎的工業平臺建設取得重大成效,以沿海工業為重要支撐的海洋經濟發展帶加快構建……培育若幹個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總部企業和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工業可持續發展邁上新臺階。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取得較大成效,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體系,低碳技術產業化和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取得較大進展。構建比較完善的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實現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8立方米以下,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4%,主要行業及產品單位能耗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強省”的轉型路徑目標既定,工業強省的路該如何走?這是一個關系到工業強省建設成敗的關鍵點。探索,調查,座談,研究,爭論,反復再反復,一張路線圖,終於出現在我省的決策者、規劃者手中以工業強縣引領工業“百舸爭流”,形成一個又一個梯次方陣,在追趕中謀超越;以龍頭骨幹企業支撐行業“百花齊放”,帶動產業鏈、價值鏈提升;以轉型升級為綱打造“百年之業”,加快構築現代工業體系。培育跨省跨國企業集團。發揮大企業在推進工業強省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工業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創建總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產業聯盟主導型的“五型企業”,突出發展集“研發設計、運營管理、集成制造、營銷服務”為一體的總部型企業,培育浙江的跨省、跨國大集團,進一步提高我省在全國乃至全球的資源配置和市場控制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培育跨省企業集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支持企業加強研發機構建設,鼓勵企業承擔國傢和地區重大科技項目,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圍繞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實施“雙十計劃”,突破制約我省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緊密結合國傢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集中力量發展一批企業研究院,積極建設國傢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試驗基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積極探索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設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體制機制,上下聯動,深入推進我省智慧城市建設試點,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為我省高水平全面開展“智慧浙江”建設開好頭、鋪好路。推進工業強市強縣強鎮強區建設。針對設區市、工業大縣(市、區)、工業大鎮、重點工業園區等各類園區或集聚區,全面開展工業強市、強縣(市、區)、強鎮和強區建設,加快發展現代化工廠、都市型工業和新型工業化新城區、新型工業衛星城市、新型工業強鎮。選擇一批縣(市、區)開展工業大縣(市、區)向工業強縣(市、區)轉型升級試點。以全省27個小城市試點鎮和工業總產值超百億元的工業大鎮為重點,加快推進工業強鎮建設。以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等各類園區、集聚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工業強區建設。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千百十培育工程”,推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十二五”期間,我省著重培育1000傢左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重大技術產業化等環節,每年著重實施100個左右的重點項目。選擇產業基礎比較好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科學謀劃、合理佈局,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十二五”期間著重推進建設10個左右有國內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褪去傳奇,一個個項目,一組組數據正在形成浙江走向工業強省堅實而有力的腳步。未來是否可以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深深烙下完美的浙江“工業強省”的印記,我們拭目以待。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6-27/142891014.html
屏東林邊農地貸款浙江工業再尋路
仇歡三十多年高速發展的浙江,正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從工業大省到工業強省的嬗變。工業,從來都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浙江富民強省的關鍵和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浙江經濟創造瞭獨樹一幟的“浙江現象”,但工業發展低、小、散的現狀,正制約著浙江經濟的發展速度。浙江工業,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如何解決矛盾,如何讓經濟運行軌跡的主線工業化道路更清晰?省政府最近正式頒佈的《浙江工業強省建設“十二五”規劃》,明確瞭我省“工業新革命”的目標:以自主創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大力實施“工業轉型升級310推進計劃”,大力發展高附加值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有規模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服務業,探索發展服務與制造融合型產業,努力完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從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從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邁進。從工業大省到工業強省,浙江的路究竟該怎麼走?尷尬的“成長煩惱”改革開放以來,這片瀕臨東海、陸域不大、山區居多、礦產資源不豐、工業初始基礎薄弱、文化積淀和商品經濟傳統較深的浙江大地,連連創出令人羨慕的經濟奇跡。三十多年來,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約16%,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3個百分點,比全國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4.5個百分點。工業規模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全國第15位躍居全國第4位,並連續保持十多年。嵊州年產領帶3億多條,領帶連起來可以繞地球11圈;諸暨大唐鎮年產襪子75億雙,襪子連起來可以繞地球56圈……同樣讓人難忘的,是其塊狀經濟傳奇般的發展經歷,從撥浪鼓搖出瞭“小商品聯合國”義烏,到“小傢電王國”慈溪,以及“沒有森林的地方,崛起一個木業大縣”嘉善、“"佈"滿全球的紡織大縣”紹興……這些誕生在浙江的令人驚訝的傳奇故事,一次次佐證瞭浙江這個資源小省,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11年,我省全部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5.4%,對GDP的增長貢獻率為50.9%;工業從業人員近1600萬人,占全省從業人員的比重約為42%;工業制成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的95.9%;工業企業的專利成果占全省專利成果的70%以上。浙江工業的輝煌,足以傲視全國。但是,輝煌的另一面是,我省工業也一直存在層次低、結構散、創新弱、品牌小的先天不足,總體上處於產業集群的初級形態,相當數量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產業集群。近年來的事實是,浙江民營經濟快、靈、活的優勢在逐漸弱化,低、小、散的弊端成倍放大。工業創新能力滯後,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大而不強,是我省工業的現實寫照。眼下,包括浙江在內的我國發達省份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急需加快實現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轉型。因此,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高端“智造”、現代制造、集成和系統制造、服務型制造、聯合制造、合作制造,成為瞭“十二五”時期我省加快推進工業強省建設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思變的工業大省曾經,浙江工業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創業創新畫卷。面對沉疴,思變“十二五”,浙江工業將再次揮起巨筆,濃墨重彩,再續物質富裕、精神富有歷史畫卷。目前,我省工業發展新目標已經確定:從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邁進,建設成為全國工業轉型升級先行區、全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基地。規模效益是經濟實力的表征。我省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工業增加值總量達到2萬億元左右,工業增加值率年均提高0.5個百分點左右,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真正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一部世界科技發展史證明,70%左右的科技創新來自於工業。工業強,則科技強,經濟強,百姓富。浙江省企業一半以上是工業企業,就業人員的一半以上在工業領域,65%以上的授權專利來自於工業企業,工業是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戰略的主陣地。所以在自主創新上,“十二五”期間,科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研發人員、研發機構、工業新產品產值率將大大提高,工業自主創新水平明顯提升。浙江工業強省的雄心是: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主要產業和骨幹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居國內領先水平。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區域性、行業性技術開發和服務體系建設有效推進。規模以上企業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明顯提高,重點骨幹企業的占比達到國際平均水平。行業龍頭企業的技術趕超取得重大成果,技術裝備達到本世紀初的國際先進水平,掌握一批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發展壯大名牌經濟,在創立知名品牌和國際品牌上有較大突破。開發一大批有較高附加值、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尤其是高新技術產品和重大裝備國產化首臺(套)產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產業結構從低層次產業為主向高技術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產業為主轉變。進一步形成以高技術產業為先導,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先進裝備制造業為骨幹,臨港工業為重要基地,戰略新興產業為重要成長點,生產性服務業相組合,產業集群特色更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區域生產力佈局進一步優化,以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工業功能區)為基礎的工業平臺建設取得重大成效,以沿海工業為重要支撐的海洋經濟發展帶加快構建……培育若幹個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總部企業和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工業可持續發展邁上新臺階。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取得較大成效,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體系,低碳技術產業化和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取得較大進展。構建比較完善的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實現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8立方米以下,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4%,主要行業及產品單位能耗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強省”的轉型路徑目標既定,工業強省的路該如何走?這是一個關系到工業強省建設成敗的關鍵點。探索,調查,座談,研究,爭論,反復再反復,一張路線圖,終於出現在我省的決策者、規劃者手中以工業強縣引領工業“百舸爭流”,形成一個又一個梯次方陣,在追趕中謀超越;以龍頭骨幹企業支撐行業“百花齊放”,帶動產業鏈、價值鏈提升;以轉型升級為綱打造“百年之業”,加快構築現代工業體系。培育跨省跨國企業集團。發揮大企業在推進工業強省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工業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創建總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產業聯盟主導型的“五型企業”,突出發展集“研發設計、運營管理、集成制造、營銷服務”為一體的總部型企業,培育浙江的跨省、跨國大集團,進一步提高我省在全國乃至全球的資源配置和市場控制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培育跨省企業集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支持企業加強研發機構建設,鼓勵企業承擔國傢和地區重大科技項目,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圍繞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實施“雙十計劃”,突破制約我省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緊密結合國傢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集中力量發展一批企業研究院,積極建設國傢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試驗基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積極探索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設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體制機制,上下聯動,深入推進我省智慧城市建設試點,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提高群眾生活品質,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為我省高水平全面開展“智慧浙江”建設開好頭、鋪好路。推進工業強市強縣強鎮強區建設。針對設區市、工業大縣(市、區)、工業大鎮、重點工業園區等各類園區或集聚區,全面開展工業強市、強縣(市、區)、強鎮和強區建設,加快發展現代化工廠、都市型工業和新型工業化新城區、新型工業衛星城市、新型工業強鎮。選擇一批縣(市、區)開展工業大縣(市、區)向工業強縣(市、區)轉型升級試點。以全省27個小城市試點鎮和工業總產值超百億元的工業大鎮為重點,加快推進工業強鎮建設。以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等各類園區、集聚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工業強區建設。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千百十培育工程”,推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十二五”期間,我省著重培育1000傢左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企業。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重大技術產業化等環節,每年著重實施100個左右的重點項目。選擇產業基礎比較好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科學謀劃、合理佈局,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十二五”期間著重推進建設10個左右有國內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褪去傳奇,一個個項目,一組組數據正在形成浙江走向工業強省堅實而有力的腳步。未來是否可以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深深烙下完美的浙江“工業強省”的印記,我們拭目以待。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6-27/142891014.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